时间背景:小说发生在1948年,正值国民党统治末期,重庆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。
地点背景:故事主要发生在重庆,特别是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附近的红岩村,这里曾是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。
许云峰:地下党的领导者,足智多谋,立场坚定,具有非凡的胆识和善于应付瞬息万变的局势的才能。
江姐(江雪琴):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,面对敌人的酷刑,她坚贞不屈,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革命信仰。
成岗:负责《挺进报》的编辑、印刷和发行工作,被捕后坚贞不屈。
甫志高:原地下党沙磁区委委员,负责经济工作,后因叛变导致多名同志被捕。
双枪老太婆:华蓥山纵队的司令员,江姐的战友和亲人。
地下斗争:为了配合工人运动,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,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。然而,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,擅自扩大书店规模,最终被捕并成为叛徒。
被捕入狱:由于甫志高的告密,许云峰、江姐、成岗等人相继被捕,被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等国民党监狱中。
狱中斗争:在狱中,共产党员们遭受了敌人的残酷折磨,但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,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。他们挖秘密通道、组织暴动,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。
英雄牺牲:最终,在国民党败退前夕,敌人疯狂屠杀狱中的共产党员。许云峰、江姐、成岗等人英勇就义,但他们的精神永存。
《红岩》以真实的笔触展现了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、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。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以许云峰、江姐、成岗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,热情讴歌了他们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仰。同时,小说也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和虚伪,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
总的来说,《红岩》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广泛社会影响的红色经典作品,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理想和信仰而奋斗。
罗广斌(1924年11月22日—1967年2月10日) 罗广斌出生于四川忠县(今属重庆市),早年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。1945年,他在昆明参加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民青社,并担任多个学生运动的领导职务。
抗日战争期间,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,并在学生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1948年,由于叛徒出卖,罗广斌在成都被捕,随后被囚禁于重庆渣滓洞、白公馆集中营。在狱中,他坚贞不屈,积极参与狱中斗争,与难友们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,准备迎接解放。
他目睹了许多共产党员的坚贞不屈和牺牲场面,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1949年重庆解放后,罗广斌获得自由,并积极参与新中国的建设。他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委员、常委、统战部长等职务,并在重庆市文联从事专业文学创作。
1958年至1961年间,他与杨益言合作创作了长篇小说《红岩》,该作品以重庆解放前夕的残酷地下斗争为背景,生动再现了革命者的英勇事迹。
在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《红岩》被诬蔑为“叛徒文学”并成为禁书,罗广斌也遭受了严重迫害。
1967年2月5日,红卫兵闯入罗广斌家将其绑架,5天后罗广斌在关押地坠楼身亡,终年42岁。关于他的坠楼原因至今仍存在争议和未解之谜。
杨益言(1925年11月18日—2017年5月19日) 杨益言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,早年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和革命活动。他曾在同济大学求学,后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。
1948年,杨益言被捕并囚禁于重庆“中美合作所”渣滓洞集中营。在狱中,他经历了艰苦的斗争生活,并结识了罗广斌等难友。
重庆解放后,杨益言获得自由并积极参与新中国的建设。他先后在重庆市委工作,并担任多个职务。
1958年至1961年间,他与罗广斌合作创作了长篇小说《红岩》。该作品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和再现,也是对那个时代革命斗争的生动描绘。
在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杨益言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迫害和打击。但他始终坚守信念和理想,没有放弃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。
2017年5月19日,杨益言因病逝世于北京,享年92岁。他的逝世是中国文学界的一大损失。